请点击“网络广播”

搜索表单

【将职场归主为圣】25:不要被失败所定义

  • 首页
  • /
  • 【将职场归主为圣】25:不要被失败所定义
作者:罗海钧牧师|编辑制作:环球传播
07 Jul 2025

欢迎收看根据罗海钧牧师著作《Bloom Where You are Planted》制作的系列节目——将职场归主为圣。

在这几次节目中,我们集中讨论职场中常见的几种定义自我的方式。前几次节目中,我们讨论了如何避免被世俗成功、物质财富、工作以及忙碌所定义,下面我们要一起反思的是—— 

 

我们有没有被失败所定义?

先看一个真实案例。

一个聪明的印度年轻人从印度顶尖名校毕业后,又到美国攻读硕士学位,毕业后找到一份高薪工作,之后结婚、生子,在美国定居下来,还买了豪车、豪宅,拥有了外人眼中成功人士的一切。然而几年前,他却在枪杀了妻子和孩子后,自杀身亡。

加州临床心理学研究所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。研究人员在与该男子的家人、朋友沟通后发现,他在经济危机时期失业,无法偿还房贷,失去了豪宅。眼看剩下的钱只够一家人维持几个月生活时,他和妻子选择了携子自杀。

调查结论指出,这位男士一路都被视为成功人士,从未接受过如何面对失败的训练。而这,恰恰是造成悲剧的原因。

类似的情况也曾发生在著名画家梵高身上。梵高一生充满了失败与挫折。他做牧师失败,恋爱失败,生活贫困潦倒,一生只卖出一幅画……他认为自己具备伟大画家的潜力,却被反复的失败彻底击垮,在37岁时自杀身亡。令人唏嘘的是,梵高去世后不久,他的画作便广受赞誉,后来甚至卖出天价。

这些悲剧提醒我们:如何对待失败至关重要!若任由失败定义自己,一个人就可能逐渐失去自我价值感,甚至失去活下去的勇气。

 

如何避免被失败所定义?

1、我们需要认识到:失败只是生命中的一个事件,而不是对个人身份和价值的定义。将失败与自己的身份区分开来非常重要。暂时还没有找到成功的方法,并不意味着某人就是一个“失败者”。许多取得卓越成就的人都曾经历过无数次失败,但他们从未允许失败定义自己。

亚伯拉罕·林肯就是一个典型。林肯二十出头时经商失败,竞选州议员失败,26岁时痛失未婚妻,27岁精神崩溃,34岁竞选国会议员落败,45岁竞选参议员失败,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,49岁再次竞选参议员失败。然而,林肯始终拒绝被这些失败击倒,最终在52岁时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。他说:“我不在乎你是否失败过;我在意的,是一个人是否一经失败就认命躺平。”

2、不要因为失败或挫折而丧失信心。

发明家托马斯·爱迪生从小就听力受损,有一天他从学校带回来一张老师写的便条,上面写着:“你的孩子太笨了,不适合在我们学校学习。”于是,爱迪生的母亲决定亲自教育他。这位被老师放弃的孩子最终成为杰出的科学家,发明了电灯泡,并拥有数百项专利。

爱迪生曾说:“我并没有失败一万次,我只是成功地找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。”他还说:“生活中很多失败,都是因为人们在放弃时,没有意识到自己距离成功已经非常接近。”爱迪生成功的秘诀很简单,就是——从不让失败来定义自己。

另一个例子是沃尔特·迪斯尼。年轻的迪斯尼曾遭到无数编辑的拒绝,他们说他缺乏天赋。当地教堂的一位牧师很同情这位年轻的卡通画家,雇他到教堂后面的小棚子里画画。棚子里老鼠出没,这为迪斯尼提供了灵感,著名的米老鼠就此诞生了。今天,迪斯尼之所以被世人铭记,不仅是因为他的创造力,更是因为他从未让失败定义自己。

雅1:2~4说:我的弟兄们,你们落在百般试炼(失败)中,都要以为大喜乐;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,就生忍耐。但忍耐也当成功,使你们成全完备,毫无缺欠。

面对失败时,让我们提醒自己:失败就像砂纸,可以擦亮我们的生命,让我们更加优秀。跌倒也许并非你我的错,但如果我们选择就地躺倒不再站起来,那就是我们的责任了。

3、克服失去尊严的惧怕。

每个人都渴望获得认可,而失败直接威胁着这种需求。不过,有一个事实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鼓励——许多成功人物最初也都经历过严重的挫折甚至羞辱。

例如,欧普拉·温弗瑞在第一次做电视节目时就被辞退;作家史蒂芬·金的首部作品曾被30家出版社拒绝;丘吉尔小时候被老师称为“笨蛋”;本田汽车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也曾被丰田公司拒之门外……

这些人之所以最后取得了成功,是因为他们没有被对失败的恐惧所击败,而是勇敢地继续前行。

4、不要停留在失败中。

有人这样说:“纠结于失败不会改变任何结果。相反,这只会让你陷入情绪的恶性循环,阻碍你向前迈进。你无法改变过去,但你可以塑造未来。越早迈出积极的一步,你就越快摆脱那些负面的思想。”

的确如此!让我们下定决心:永远不让失败定义自己。勇于承认错误,不推卸责任,从失败中学习,积极面对,这才是迈向成功的真正秘诀。

 

结语

朋友,关于“自我定义”的讨论,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。我们看到,如何定义自己,完全取决于我们的选择。如果我们选择以世俗的成败、物质财富的多寡来定义自身,结果只能是疲于奔命,永远无法真正满足。

身为职场基督徒,不单需要清楚自己被呼召去“做什么”,更需要清楚自己被呼召“成为什么人”。我们都被呼召成为基督的追随者,并且要不断成长,越来越像祂。我们是耶稣的门徒,是祂在地上的使者,是上帝的儿女!这,才是你我身份的定义。

节目最后,让我们一起思考以下问题:

1、你有没有失败后自我价值感降低的经历?你是如何克服这种负面感受的?

2、为什么我们很容易被外界的成功标准所定义?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扰,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?

3、职场基督徒不单需要清楚自己被呼召去“做什么”,更要清楚自己被呼召“成为什么人”。对你个人而言,这意味着什么?

喜欢0 反感0
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

发表留言

Plain text

  •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。
  •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。
  • 自动断行和分段。